65. 秦孝公:“把太子叫过来!” ……_给秦始皇直播胡亥玩死大秦
王牌小说网 > 给秦始皇直播胡亥玩死大秦 > 65. 秦孝公:“把太子叫过来!” ……
字体:      护眼 关灯

65. 秦孝公:“把太子叫过来!” ……

  隋文帝杨坚静默片刻,发出喟叹“原来是这样竟然是这样”

  他是五胡乱华之后的大一统,他一直以为大一统应当发生,毕竟谁不想让自己的国土变大呢如今看来,保持统一并不难,吞并他人国土并不难,但看了天幕他才发现,如果想让这个国家依然是华夏,而不是被认为非华夏文明,并不简单。

  礼乐很重要。

  制度很重要。

  出现一个大一统,并且这个大一统要坚持几百年,抹消周八百年分封带来的影响,也很重要。

  这一点,秦没有做到,汉承秦制,代替它做到了。

  “胡亥。”杨坚眉头皱了皱“真该死”

  在当时,谁能肯定胡亥灭秦之后,一定能出现一个人坚持秦制,坚持郡县只不过把这种坚持隐藏在郡国并行之下,以待后人削藩除国。

  就你华夏是天命所归,必然会出现一个人引领华夏走上正确道路人家罗马就是没有天命

  明朝。

  比起关注大一统的重要,他们发现了一个更重要的事情。

  明太祖朱元璋“清代明”

  永乐大帝朱棣“鞑靼北虏贼子真是贼心不死”

  明仁宗朱高炽“剃发令”

  明朝诸帝“”

  不是在看秦朝败家子吗怎么这一刀突然就往我们身上捅了

  立刻看都不看天幕了,除去少数几个摆烂不管的明皇帝,大多数明皇帝都赶紧招来朝臣,看看国家能不能咬咬牙,一举把鞑靼消灭虽然如果能消灭,他们早就大兵灭蒙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谁甘心任由前朝皇室远遁漠北。

  清朝皇帝们“”

  e,鞭长莫及,只能祈祷其他世界的自己的祖宗好运吧。

  画面继续。

  罗马缺少一个纽带譬如西罗马,是罗马人与日耳曼人聚居。

  华夏也有汉人与夷人的聚居,然而双方大有不同,夷人居汉,要么学汉语,要么雇佣一名译者随身,还要学汉俗,记汉律。罗马则因为国情不同,混居日耳曼人时,双方有着不同的风俗,用着不同的法律,官方采用了“分而治之”的手段。

  这种分而治之的后果可以往秦治下的楚地看,楚地还不是分而治之,秦人想要让楚人从秦俗,依秦律,花了数十年都做不到,楚人依旧固执地用自己的风俗,认为自己是楚人,而非秦人。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便是楚人对秦人的恨。

  直到二世之时,天下大乱,不论楚人、秦人、赵人皆是逃命之人,如此,当天下再次安定下来时,他们只想紧紧抓着好不容易得来的和平,喘息之间,再想不起来自己原先是哪国人。如此,才完成了初步的融合。

  再往下,就是国家一致、制度一致、文化一制,一代接一代的潜移默化,才将人心聚拢。

  始皇帝“”

  啊,又想抽胡亥了。

  本来,如果秦没有亡国,如果二世能压住国内,再好好修生养息,几代下来,也能达成这种效果。

  虽然始皇帝也不知道扶苏能不能压住。

  越想越气,始皇帝不打算委屈自己,“啪”一鞭子抽上去,胡亥与秦二世顿时哀嚎起来。

  始皇帝

  朕心情好多了。

  群臣“”

  突然知道陛下为什么不让人把十八公子拖下去了。

  罗马具备军事上一统的实力,具备文化上一统的魅力,却缺乏一个节点里该出现的那么一个人。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烹饪何时放调料也很有讲究,做菜过程中放调料和出锅后再放,是两种味道。

  调料在出锅后再出现,它依然能成为一道菜,就像大一统如果推迟几百年再出现,它也依然是大一统,但国情就完全不同了。

  罗马东西分治后,西方通用拉丁语,东方通用希腊语。语言不同,已经不能算是同一个国家,明明都是罗马,却如同出国。

  这便是因为当时没有那么一个人,排除万难,以一己之力压着东西方明面上,法规上通用一种语言,一种文化。

  罗马吃了这个亏,其全靠各种族崇拜罗马,自觉去学罗马语言,罗马文化。譬如东罗马,其中无论是希腊人,还是斯拉夫人,或是高卢人,都自豪地称自己为“罗马人”。

  然而,这只是一种文化认同,在社会风气上,依然相当于去认同外国的文化。而非是国家强制。

  是以其崩溃之后,对于这些地方自治区域的政府而言,也就是相当于看到一个统治他们的大国的灭亡。

  秦始皇的统一,是将本该是一个文明的各国文明重新糅合成一个。

  罗马的统一,是将分开的一个又一个文明整合后,却又不将它们打碎,凝固成一个整体。

  这便是差别。

  大一统的功劳,从来不是始皇帝一个人的功劳。

  春秋战国之人齐齐点头。

  如果说这是秦始皇一个人的功劳,他们就不依了。

  正如之前杨广整合各河道,造成运河,难道是杨广一个人的功劳吗

  郡县制

  但最开始设县的国家是春秋时期的楚国。

  最开始设郡的国家是春秋时期的晋国。

  统一度量衡

  战国中晚期,由于各国交流经济与战争中兼并其他国家土地的发展,度量衡单位已经渐趋划一了。

  便说齐国,就曾派人去秦国,商讨两国度量衡统一这事。

  各国依然有差异,但大体一致。

  他们承认天幕说得对,秦始皇必不可缺,但这种不可缺之下,也有前人在给他铺路。

  秦之后,汉统治者亦是十分赞同。

  他们收拾胡亥的烂摊子,足足收拾了好几代人才从文化上彻底一统九州让大一统这个观念变成一个“本该如此”的观念。

  一想到这个

  汉武帝突然冒出一句“想打胡亥了。”

  不知道天幕能不能把胡亥寄过来,让他出出气。

  刘邦更是直接开始不停骚扰天幕。

  “天神啊你觉得共享胡亥这个想法怎么样”

  “谁心里有气,把胡亥投放过去,让人打一打出出气”

  “我觉得这个想法挺好,始皇帝也可以废物利用而且每次看胡亥被打得鼻青脸肿,他说不定还会很高兴呢”

  天幕对此只有沉默,沉默,以及沉默。

  然后,继续

  但是,在那个时间点能出现一个始皇帝,是始皇政的功劳。

  罗马不想统一吗分治东西之前的统治者狄奥多西一世花费大力气将东部整理了一遍所以分治之后,东罗马的政权相对西边来说十分稳固。

  但他还没来得及整合西部,就去世了。

  倘若他晚死十来年,将西部整理完,或许结局会不一样。

  同样的,倘若始皇帝还没一统天下,只将偏西边的几个国家打下来,哪怕百来年后又有新的天骄将东西一统,但西秦法和东边几个国家,已经彻底固定了形态。

  正确的时代,出现正确的人,才是最好的结局。

  春秋战国出现正确的大一统理论。

  末年,出现正确的始皇帝。

  始皇帝选择支持了大一统理论,正确的执行了书同文、车同轨、人同法、器同度量衡。

  大一统的思想方能成为一种正确的需求。

  每一个皇帝都想大一统,每一个国家都渴望大一统。

  而大一统失败的例子,不止罗马有,华夏本土也有,那就是南越。

  汉武帝时期首次征服南越,一直到五代十国,这期间,南越人学习着中文、儒学,被华夏统治,也多次试图推翻华夏的统治。足足上千年,直到五代十国,华夏乱到顾及不了南越,南越这才独立出自己的民族意识,自称为一族,纵然明朝时再次把南越纳入领土,也再不能同化。

  南越如此,凭什么说华夏如果推迟大一统,如果那个节点不曾出现秦始皇,后面一定能将民族统一、同化

  一座房子,哪怕准备好了建材,如果不动工,建材依然会腐坏,下一个人想用,就要重新准备建材。

  就要重新拾回礼乐,重新巩固文化,重新出现六代明君筑起的地基

  胡亥败家,败的是华夏,败的是周礼、百家争鸣,以及

  秦朝六世明君

  秦孝公与商鞅共同主持变法,大力推行县制发展,重新制定秦国户籍,削弱贵族势力,为秦的崛起与一统打下根基。

  秦孝公眼睛亮起来。

  打下根基

  他们的变法没有走错路

  “主上。”有人喊了一声。

  秦孝公一扭头就看见商鞅隔着案几,同样是眼睛发亮地看着他。

  秦孝公恍惚地看着商鞅,好半天,才对他伸出手“我为青山,君为松柏我们”

  做到了我们让秦崛起了

  商鞅所用军功授爵、耕战制度、严苛法令,将秦国彻底转化为为军事驱动的国家。举国上下一切资源都是为战争而准备。

  其下垦草令,刺激开荒,刺激农业,废除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统一度量衡。

  待秦惠文王上位后,再以商鞅性命为祭,平息国人对新政的怒火,彻底打实了秦能够统一六国的根基。

  正在激动地向着主上走过去的商鞅“”

  正在迎接商鞅的秦孝公“”

  虽然知道这是最适合秦国的选择,但是

  秦孝公面色不善地吩咐侍从“把太子叫过来”

  我那么宝贝的臣子,你就给噶了你好歹弄个假死啊

  商鞅眉头先蹙后舒,像是想通了什么,叹气“主上,太子此举也是为了秦”

  变法总要牺牲一部分人,如果放任不管,会让那一部分人怨气深重,恐怕要做出危害国体之举。

  秦孝公依旧怒气冲冲“那也不能杀啊找个相似的人代替你难道不行么”

  商鞅没答话,只是走过两方案几,站在秦孝公面前,用力握住秦孝公的手,好似将自己的份量握了上去。

  他微笑着说“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我将为秦粉身碎骨,只为报答你之不负。

  秦孝公红了眼眶。

  想到什么后,他的眼眶更红了“但是那该死的胡亥,让我们的心血二世而亡了”

  之前没反应过来的商鞅“”

  不愿再笑

  那我不是白白牺牲了

  秦孝公“”

  秦孝公“怎么吐血了快来人快叫巫医”,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p9911.com。王牌小说网手机版:https://m.wp9911.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